青雲談九三軍人節的由來
海葵颱風來襲,屋外風強雨驟,閒著沒事,只能在網路上漫遊,赫然發現今天是9月3日,是中華民國軍人節,青雲雖然早在民國79年元月就卸甲歸田,但面對這個節日,仍然感到親切與驕傲。
至於軍人節的由來,由於現在的執政黨,千方百計要去中國化,要切斷台灣與大陸的臍帶關係,國人甚至現役軍人,知道它來龍去脈的,恐怕是越來越少了,今天青雲就來談這段歷史吧!
話說;國父 孫中山先生十次革命、十次失敗,武昌起義推翻滿清之後,又面對軍閥割據,國家無法統一。檢討革命無法畢成功於一役,實乃「只有革命黨的奮鬥,而無革命軍的奮鬥」。於是在民國13年,命先總統 蔣公在廣東黃埔成立陸軍軍官學校。以這個學校的學生為基礎,建立國民革命軍,為革命大業犧牲奮鬥。國民革命軍在先總統 蔣公領導下,歷盡險阻艱辛,終於完成了東征、北伐、剿匪等任務,統一了全國。
民國26年7月7日,日本軍閥藉故挑釁,製造盧溝橋事件,進兵中國,並誇下海口「三月亡華」。我全國軍民在先總統 蔣公領導下,展開了英勇悲壯的全面抗戰。三軍健兒更是拋頭顱、洒熱血,先後經過了22次大會戰,一千多次重要戰鬥,三萬多次小戰鬥,官兵傷亡高達三百二十餘萬人。終於在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戰區受降典禮在同年9月9日上午,於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主持,日本則由在華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上將代表簽署降書。八年抗戰終獲勝利,中華民國一躍成為世界四強之一,舉世同欽,薄海歡騰。政府為慶祝勝利,特定九月三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以示紀念。
民國38年政府播遷來臺之後,我全國軍民在先總統 蔣公領導下,臥薪嘗膽,生聚教訓,積極備戰。有感於軍人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宜有一軍人節以茲紀念,復感於以往各軍種之紀念節日名稱繁多,如七七陸軍節、八一四空軍節、九二海軍節、雙十二憲兵節、三三裝甲兵節、四一聯勤節等,雖然那都是我三軍健兒碧血丹心凝聚而成的紀念日,但實有統一慶祝之必要。44年4月13日經 蔣公指示,以每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為軍人節,這就是中華民國軍人節的由來。
依據中華民國「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軍人節同時也是中華民國舉行中樞秋祭的日子,依照慣例,總統、五院院長等中央政府要員要親臨忠烈祠,向奉祀祠內的眾多殉職軍人,以及對國家有功的人員,表達最深的敬意。
青雲1990年元月轉任公職前特拍戎裝留念
青雲1966年政校二年級大頭照
青雲1967年政校三年級大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