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談關於植樹節的由來

        今天3月12日是我們國家明訂的植樹節。談到植樹我們中華民族植樹的歷史由來已久

    西周時期(西元前1121年),統治者會在祖墳前植樹來顯示自己崇高的地位,春秋時代 (西元前770年),百姓也效仿統治者在祖墳前植樹,目的只是為了標示祖墳位置。西漢(西元前202年)劉邦在多年征戰後回到家鄉,想告訴祖先自己當上皇帝的好消息,找了好久終於在雜草叢中找到破舊的祖墳,劉邦命人修繕完好,並在墳前種上松柏作為標誌,那天正好是24節氣中的「清明」,便將清明定為「祭祖節」,從此,祭祖意義與植樹結合在一起,流傳至今成了清明祭祖的習俗之一,也成為植樹節故事由來之一。

    南北朝時期(西元前535年),西魏大將軍為了測量道路的距離,命人每隔固定距離就種一棵樹,這些作為測量用的樹木在路旁茁壯,不僅發揮維護道路的功效,也讓路人有遮風、避雨、避暑的地方,這便是我國植樹節的故事由來之二。

     民國4年(西元1915年),參與制定《中華民國森林法》的著名森林學者凌道揚,上書當時的北洋政府,希望仿效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在中國推行植樹節。由於中國民間有在清明節植樹插柳的習俗,北洋政府批准以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要求各級地方政府都要在植樹節期間廣泛植樹造林。這項活動每年照例舉行,持續多年,但以後漸漸流於形式。

    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之後,國民政府農礦部鑒於 國父孫中山先生,生前積極倡導國家造林運動,因此,建議將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這天,也就是每年3月12日訂為植樹節,國民政府於民國18年(西元1929年)通過《植樹節舉行造林運動辦法》,明訂每年3月12日為「國父逝世紀念日」,同時也明訂為植樹節,通令全國實施。

     從上述植樹節的由來,不難發現植樹節的意義與環境、環保及永續發展有關,因此我們可以說,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植樹之所以能讓後代有好的生存環境,是因為樹木本身的根可以抓緊土石,進而保護農地、防止土石流的發生。再者,樹木能進行光合作用、淨化二氧化碳,進而調節氣候。而樹木更有美化環境的功用,綠油油的草地與樹林,讓人心情愉悅。雖然台灣植樹節沒有放假,但植樹節本身是深具環保、環境意識的節日,希望大家能了解植樹節意義,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雲的樂合夢園 的頭像
    青雲的樂合夢園

    青雲的樂合夢園

    青雲的樂合夢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