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戒嚴時期的禁歌「三年」

    在臺灣歷史博物館裡,有一間播「一二三自由日反共義士」影片的教室,裡面擺了許多台灣早期社會文化的文物,有課本、地圖、唱片、標語牌等等,其中有一張名為《查禁歌曲 甲編》的書封圖檔。

    這本低調無華、裡面卻有聲有色的文獻,封面上標明「中華民國五十年四月」印行,足足有321頁。翻開第一頁是「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發給「台灣省警務處」的公文,事由為「核定查禁國語歌曲二五七首」。這些歌是經由許多軍政機關、音樂機構聯合審查,判定符合十項「查禁原因」,以「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明令禁止錄音、灌片、播唱、演奏及刊載流傳,否則予以扣押並論處。目錄中標明每一首查禁的「歌名」、「調號」、「作詞作曲」、「查禁原因」等等,並附每一首歌的簡譜及歌詞。

    當時臺灣市面上不缺歌本,這樣大本的樂譜記錄又這般精準的,卻是相當罕見。

    今天就來談談查禁的第一首歌〈三年〉:

    〈三年〉這首歌是1958年李香蘭演唱的電影歌曲,由李雋青作詞、姚敏作曲,在香港發表後,很快就隨著電影紅到臺灣來。因為字少筆劃少,名列禁歌榜首,在新聞報導中也成為標題,當年這首歌非常流行,也可說是這批禁歌的代表。

「左三年,右三年,這一生見面有幾遍。橫三年,豎三年,還不如不見面…」

相信二三年級生看到這些歌詞,很多人都會唱,那為什麼被禁呢?這裡明白告訴你,它是犯了查禁原因第3條:「詞句頹喪影響民心士氣」、第10條「幽怨哀傷有失正常」…

       歌詞中「望穿秋水、肝腸寸斷」,實在也太幽怨哀傷了。在「偉大領袖」不斷鼓吹全民動員,全力要「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的當時,被禁,說實在也不冤枉。後來又有一個說法,當時政府喊出相當響亮的口號「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而香港卻傳來這首歌,「左三年,右三年」,「橫三年,豎三年」,三年又三年,好像是在唱衰,又像是在譏笑政府的反攻大業,唱者無心、聽者有意,這首〈三年〉就這樣被禁了。

   解嚴三十多年啦現在就來聽聽青雲以薩克斯風演奏當年的這首禁歌〈三年〉吧

三年

作詞 :李隽青

作曲:姚敏

想得我腸兒寸斷

望得我眼兒欲穿

好容易望到了你回來

算算已三年

***

想不到才見面

別離又在明天

這一回你去了幾時來

難道又三年

***

左三年 右三年

這一生見面有幾天

橫三年 豎三年

還不如不見面

明明不能再留戀

偏又苦苦纏綿

為什麼放不下這條心

情願受熬煎

***

左三年 右三年

這一生見面有幾天

橫三年 豎三年

還不如不見面

明明不能再留戀

偏又苦苦纏綿

為什麼放不下這條心

情願受熬煎

薩克斯風 - 三年

 

薩克斯風 - 三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雲的樂合夢園 的頭像
    青雲的樂合夢園

    青雲的樂合夢園

    青雲的樂合夢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