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談清明節的由來

     今逢清明節一早備妥鮮花水果在自家神明廳祭拜天上諸仙佛,及游氏歷代祖先至於掃墓,已於節慶前由女兒們分別前往北投中和禪寺台東殯儀館祭拜青雲父母親。

    清明節也叫民族掃墓節,是民國廿四年由國民政府明訂的國定假日。每逢清明節,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祭祖的活動,特別是掃墓祭祖,歷經不同朝代、綿延二千多年而不絕,體現的就是中國人「孝道」的思維。所謂「百善孝為先」,在華人社會的價值觀裡,孝」排在首位,對於已經辭世的親人,藉由掃墓祭拜表達不忘養育的恩情,這就是一種孝道的表現。不管是隆重的祭祀儀式,還是一束菊花、一個鞠躬、幾許默哀,都同樣是表達對逝者的追憶與祭奠。

    至於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呢?青雲整理各家說法,歸納如下:

    在我國傳統的曆法中,把一年分成24個節氣,用來反映氣候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產,而「清明」就是其中的一個節氣,時間大約在「春分」之後,換算成國曆,約在4月4日或5日。這時候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花草樹木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叫做「清明」。

                 而這「節氣的清明」又如何演變成「節日的清明」?且聽青雲轉述一段春秋時代感人肺腑的護駕故事

    晉獻公的寵妾驪妃,為使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之後,又想陷害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重耳重耳為了逃避驪妃的迫害,帶了幾位隨員逃離晉國。一日,重耳一夥人在山中迷了路,好幾天沒有食物吃。隨員介之推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充飢,終於度過那最艱困的難關。19年後,重耳終於返國即位,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即位後,一一賞賜加封跟隨他流亡的隨員,介之推正好還鄉探母,晉文公一時疏忽忘了封賞他。之後經人提醒,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晉文公親自到介之推的老家去探訪,卻一直找不到他。有人獻計說,介之推是出了名的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介之推為了母親的安全,一定會出來。晉文公便下令燒山,可是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仍不見介之推母子出來。等火熄滅後,晉文公發現介之推和他的母親,被燒死在一棵柳樹下。晉文公十分傷心,便下令把介之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每年這一天都要禁止生火,大夥兒吃冷飯,以示緬懷之意。

    次年寒食節,晉文公再去祭介之推時,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正好是節氣的清明,晉文公上山後,發現那棵柳樹已長出了翠綠的嫩條。晉文公便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這一天定為清明節。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之推的習俗也變成了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如今我們無論以何種形式紀念,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該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當然,還要學習介之推寧死不屈的氣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青雲的樂合夢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