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談「鳥盡弓藏」的歷史故事
2005年連戰先生卸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前,踏上中國大陸展開和平之旅,並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先生進行歷史性會面,這是自1945年之後,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此次見面兩黨達成五點共識:
一、在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促進恢復兩岸談判。
二、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三、促進兩岸在經貿交流和共同打擊犯罪等方面,建立合作機制,推進雙向直航、三通和農業交流。
四、促進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談判。
五、建立國共兩黨定期溝通平台。
2005年8月19日,馬英九總統接下連戰先生黨主席位置,因為有執政之優勢,上述五點共識日漸落實,兩岸之間的敵對關係也日漸緩和。
兩岸休兵、結束敵對、互利共榮,本為青雲所樂見,但見到現今社會大眾,以為從此天下太平了,以為可以不要國防了,以為可以踐踏軍人了,不免想起兩則「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歷史故事;
2017.12.17參加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活動
2017.12.17參加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活動
2017.12.17參加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活動
春秋末期,吳、越兩國經常交戰。西元前497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向吳國求降,被迫去當吳王夫差的奴隸。在大夫范蠡、文種的謀劃下,進獻有沉鱼落雁、國色天香之姿的西施迷惑吳王,勾踐甚至在夫差生病時,親嚐其大便以表忠貞,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
勾踐回國後立誓復仇,每天「臥薪嚐膽」,經過十年生聚教訓,終於在西元前484年打敗了吳國。輔弼越王勾踐復國的兩大功臣,一位是范蠡,另一位是文種。勾踐滅吳後,便要拜范蠡為上將軍,文種為丞相。但是范蠡未接受封賞,帶著西施飄然離去,在楚國的陶地隱姓埋名,後來因經商致富,而且還富可敵國,人稱陶朱公。
范蠡離開越國後,惦記好友文種,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給文種,懇切分析:「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勸好友趕緊設法離開,以求明哲保身。文種不相信越王勾踐會加害他,回信說:「我立下這麼大的功勞,正是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怎能就這樣離開呢?」果然,文種當丞相不久,勾踐就派人送去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刎的那把劍,還傳達了這麼一段話:「先生獻寡人七種滅吳良策,寡人只用了三種,就把吳國滅了,剩下四種還没有用,就煩請先生带去給先王吧。」文種明白勾踐的意思,雖後悔當初没有聽范蠡勸告,但也只能無奈的舉劍自刎了。
2017.12.17參加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活動
2016.09.03參加反污名護尊嚴活動
2016.09.03參加反污名護尊嚴活動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西漢開國名將韓信身上;
秦末因暴政,老百姓揭竿起義,英雄、謀士並起。張良擅長運籌帷幄,韓信擅長帶兵打仗,蕭荷則擅長治國安邦,後人稱之為「漢初三傑」。漢高祖劉邦因得到這三傑的輔佐,而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取得天下。劉邦稱帝後,張良效法范蠡功成身退,韓信則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但因其軍事才能引起漢高祖猜忌。最後,被漢高祖皇后(呂后)騙入宮中,以謀反罪處死。
講完以上兩則歷史故事,青雲要奉勸昔日的戰友們,面對當今社會的糟蹋,別難過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自古皆然,只是現今尤烈罷了,我想這大概是身為軍人的宿命吧!
2017.12.17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活動現場
2017.12.17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活動現場
2017.12.17八百壯士護憲維權活動現場
2017.06.15參加反年金亂改活動
2016.09.03參加反污名護尊嚴活動
國防部長馮世寬上將,上任不久即勉勵國軍官兵要「為國家含笑犧牲」,我想以民進黨以及台獨份子,過去對我們中華民國軍人以及退伍老兵的仇視、醜化,執政後對軍、公、教、警、消的打壓,要軍人為台獨引起的戰爭含笑而死,那還真是現代版的天方夜譚哪。
國家危難時,努力鼓吹青年從軍,兩岸和平穩定了,拼命精簡部隊,裁減兵力,鼓勵現役提早辦退。現在談年金改革,卻認為軍人服役20年就享終身俸,領得太早了,退伍後另謀新職,又有人抨擊是肥貓,排擠他人工作機會,國軍官兵面對以上諸多無知的言行,後遺症好像出現了。前國防部長在立院答詢時曾透露:「由於退伍軍人福利受到威脅,志願役士兵招募和留營很不理想,為因應可能面臨的兵力空窗危機,軍方內部已開始研擬因應方案,包括:對恢復徵兵制進行利害評估」。
我想這樣最好,讓每個年輕人都經歷一下當兵的滋味,負起保國衛民的重責大任,讓每個家長們也體會一下身為軍眷的辛苦,那麼,或許他們就不會再跟著搖旗吶喊,更不會再醜化、仇視職業軍人了。